中国企业抢滩美国市场认证标准成软肋
认证网 (2014/4/2 9:31:18) 浏览:459 评论:0
众多照明企业不约而同将今年发展战略转向海外市场,美国成为布局海外市场的首选。一方面得益于全球掀起的“禁白炽灯”节能热潮市场,另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LED生产国,中国企业也抢占不少先机,但尴尬的是大部分国内企业仍是代工销售,中国企业在美有品无牌。究其原因,认证标准成企业发展软肋。
中国企业抢滩美国LE D市场
虽然阳光照明[1.08% 资金 研报]还未公布2013全年业绩,但盈利已是铁板钉钉之事,而另一照明巨头雷士刚公布的2013年业绩显示,去年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28倍,海外市场的持续增长亦为公司贡献不少利润。雷士照明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外市场将成为公司发展重点,未来海外市场将与国内市场形成并驾齐驱的局面,北美市场将成为重点深耕区域。
不少企业也把美国当做他们布局海外市场的首选地。根据美国LE D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LE D市场规模在600亿到700亿美元之间,而以美国为主力的北美市场进口额达200多亿美元,占据近三成的规模,中国则是美国LE D最大的供应商,目前,中国在美国进口的LE D产品中占比70%。美国LE D协会主席余凌云表示,受益于全球掀起的“禁白炽灯”节能潮,节能灯及LED等市场份额将得以快速提升,美国今年已全面禁止所有的钨丝灯的生产和使用。
据福凯半导体照明董事长徐继彬介绍,美国已经被列外他们最大的LED海外市场范畴。包括深圳、中山等照明企业生产基地均组织企业奔赴美国参展销售。
中国产品在美“有品无牌”
但看似风风火火地抢滩美国市场,背后仍是大量的传统代工销售。中国企业打开美国市场之门并非易事。美国LED协会主席余凌云坦言,“中国LED在美国市场上现在是一种有品无牌的局面,大量的O E M (即代工)产品使得中国自有产品鲜有被美国市场接受和认同。”
据了解,当下中国LED品牌若要进入美国,必须获得U L(美国保险商试验所)认证。美国LED协会表示,中国LED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被美国政府要求必须有强制性安规认证,但中国并不强调安规产品的生产重要性,部分美国华人以及在美国从商的中国人同样不会重视LED产品是否经过安规认证,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的价格是否便宜有优势。这成为最大的隐患,也阻碍了其在美国市场做大的过程。
余凌云统计,目前美国市场上有四成中国产品是“黑灯”,若被查到无认证资质,不仅会交纳巨额罚款,而且美国会把这个公司列入黑名单并给予特别关注,无形中增加成本。
深圳民爆光电公司总经理谢祖华表示,并非企业不想做资质认证,U L认证每年的费用不菲,做一次U L认证需要50万元,每个认证号每个季度大概要交1000多美金。这也导致国内众多企业宁愿做代工也不愿进行认证。
在余凌云看来,符合安规认证的产品的成本确实高很多,但在美国销售价格同样也高很多。余凌云还表示,国内企业必须有决心转变思维,首先符合美国标准才能真正进军美国市场。
中国企业抢滩美国LE D市场
虽然阳光照明[1.08% 资金 研报]还未公布2013全年业绩,但盈利已是铁板钉钉之事,而另一照明巨头雷士刚公布的2013年业绩显示,去年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28倍,海外市场的持续增长亦为公司贡献不少利润。雷士照明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外市场将成为公司发展重点,未来海外市场将与国内市场形成并驾齐驱的局面,北美市场将成为重点深耕区域。
不少企业也把美国当做他们布局海外市场的首选地。根据美国LE D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LE D市场规模在600亿到700亿美元之间,而以美国为主力的北美市场进口额达200多亿美元,占据近三成的规模,中国则是美国LE D最大的供应商,目前,中国在美国进口的LE D产品中占比70%。美国LE D协会主席余凌云表示,受益于全球掀起的“禁白炽灯”节能潮,节能灯及LED等市场份额将得以快速提升,美国今年已全面禁止所有的钨丝灯的生产和使用。
据福凯半导体照明董事长徐继彬介绍,美国已经被列外他们最大的LED海外市场范畴。包括深圳、中山等照明企业生产基地均组织企业奔赴美国参展销售。
中国产品在美“有品无牌”
但看似风风火火地抢滩美国市场,背后仍是大量的传统代工销售。中国企业打开美国市场之门并非易事。美国LED协会主席余凌云坦言,“中国LED在美国市场上现在是一种有品无牌的局面,大量的O E M (即代工)产品使得中国自有产品鲜有被美国市场接受和认同。”
据了解,当下中国LED品牌若要进入美国,必须获得U L(美国保险商试验所)认证。美国LED协会表示,中国LED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被美国政府要求必须有强制性安规认证,但中国并不强调安规产品的生产重要性,部分美国华人以及在美国从商的中国人同样不会重视LED产品是否经过安规认证,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的价格是否便宜有优势。这成为最大的隐患,也阻碍了其在美国市场做大的过程。
余凌云统计,目前美国市场上有四成中国产品是“黑灯”,若被查到无认证资质,不仅会交纳巨额罚款,而且美国会把这个公司列入黑名单并给予特别关注,无形中增加成本。
深圳民爆光电公司总经理谢祖华表示,并非企业不想做资质认证,U L认证每年的费用不菲,做一次U L认证需要50万元,每个认证号每个季度大概要交1000多美金。这也导致国内众多企业宁愿做代工也不愿进行认证。
在余凌云看来,符合安规认证的产品的成本确实高很多,但在美国销售价格同样也高很多。余凌云还表示,国内企业必须有决心转变思维,首先符合美国标准才能真正进军美国市场。
相关内容: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