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年会召开
认证网 (2020/12/14 11:39:01) 浏览:264 评论:0
12月9日,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LATM-CMA,以下简称交通实验室)2020年会暨交通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召开。
会议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交通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徐祥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赵天良教授,南京大学赵坤教授,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行业气象室吴昊首席等四位专家从大气动力、热力过程对大气污染时空变异影响机理研究、PM2.5和水汽对能见度的影响、雷达定量降水估计和临近预报方法研究以及“十四五”期间交通气象保障规划等方面作报告。来自江苏、浙江、安徽、湖北、云南等地的学者和年会优秀论文作者分别从卫星遥感、雷达探测观测技术、大数据智能交通气象应用等方向以报告、墙报、科技论文等形式进行了学术交流。
会议期间,交通实验室还组织召开了学术委员会暨交通气象发展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相关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就实验室运行管理、科研团队建设和实验室发展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据悉,近年来,交通实验室在交通气象预报预测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科学研究成绩,成为在全国具有专业特色的开放实验室。交通气象是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的重要研究方向,实验室成立三年来不断强化技术研发和对外合作,突破技术难关,建成创新科研项目,在交通气象的观测、预报、服务和研发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交通实验室正逐步出台交通气象有关规划方案。随着交通气象野外观测实验基地和金坛国家气候观象台的建设发展,有望在以往的观测技术和服务经验基础上实现交通气象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
此次会议由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主办,江苏省气象学会协办。江苏省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业务人员以及交通气象领域的专家学者共18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会议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交通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徐祥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赵天良教授,南京大学赵坤教授,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行业气象室吴昊首席等四位专家从大气动力、热力过程对大气污染时空变异影响机理研究、PM2.5和水汽对能见度的影响、雷达定量降水估计和临近预报方法研究以及“十四五”期间交通气象保障规划等方面作报告。来自江苏、浙江、安徽、湖北、云南等地的学者和年会优秀论文作者分别从卫星遥感、雷达探测观测技术、大数据智能交通气象应用等方向以报告、墙报、科技论文等形式进行了学术交流。
会议期间,交通实验室还组织召开了学术委员会暨交通气象发展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相关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就实验室运行管理、科研团队建设和实验室发展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据悉,近年来,交通实验室在交通气象预报预测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科学研究成绩,成为在全国具有专业特色的开放实验室。交通气象是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的重要研究方向,实验室成立三年来不断强化技术研发和对外合作,突破技术难关,建成创新科研项目,在交通气象的观测、预报、服务和研发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交通实验室正逐步出台交通气象有关规划方案。随着交通气象野外观测实验基地和金坛国家气候观象台的建设发展,有望在以往的观测技术和服务经验基础上实现交通气象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
此次会议由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主办,江苏省气象学会协办。江苏省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业务人员以及交通气象领域的专家学者共18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相关内容: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