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加快建设山东省实验室,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培育国家实验...
认证网 (2020/11/27 12:00:03) 浏览:314 评论:0
27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济南将加快推进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加快建设山东省实验室,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培育国家实验室。
引进院士及诺奖团队30余个
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及团队50余个
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吕建涛表示,济南科技开放和双招双引迈出新的步伐。
一是科技招商重点发力。“十三五”期间,分层次引进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国内外知名大院大所在济建立研发或成果转移转化机构215家。其中与中科院合作实现历史性突破,累计引进“中科系”院所14家。
二是招才引智强力推进。“十三五”期间,引进院士及诺奖团队30余个,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及团队50余个;全省首家山东“院士之家”落户济南,首批吸纳91名院士会员。充分发挥泉城系列人才工程带动引领作用,2016年以来,全市共支持企业引进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创业人才73人,引进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创业团队39个;支持企业培养泉城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创业人才64人,培养泉城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创新团队69个。
三是科技对外开放成果丰硕。第十届中国—意大利创新活动周成功举办,中意高端前沿产业园顺利揭牌。海外企业孵化器、海外研发机构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总数达51家。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举办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3188个优秀项目报名参赛,参赛项目数量从2018年的382个,增加到2020年的1769个,累计推动152个海内外高科技项目成功落地济南。
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共同体和新型研发机构
加快构建“1+10+N”新型研发体系
当前济南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重大发展机遇,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济南秉承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发展优势,应该主动融入黄河战略,加快创新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特别提到,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在党中央编制五年规划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今年,省委又提出打造“五个济南”的发展目标,其中打造“科创济南”排在首位。“面对新起点,新要求,下一步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创造一切条件融入国家战略,力争推动济南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十四五’时期实现较大突破,迈上更大台阶。”吕建涛表示。
一是抓规划编制。重点抓好济南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长期规划、“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规划、“中科系”科技产业发展规划等四个规划编制,积极谋划科创济南建设蓝图,努力将济南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科技之城、创新之城。
二是抓平台布局。加快推进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加快建设山东省实验室,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培育国家实验室。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增强济南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和龙头地位,构建黄河流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网络节点。
三是抓产业创新。瞄准前沿领域,培育引领未来发展的重点高端产业。培育孵化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尽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双招双引,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加大全球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发挥省会科教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深度融合。
四是抓科技改革。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为引领,推动现有科研机构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共同体和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构建“1+10+N”新型研发体系。深化科技经费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揭榜挂帅制”“包干制”“首席专家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吸引国内外更多高端人才、技术向济南集聚。
引进院士及诺奖团队30余个
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及团队50余个
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吕建涛表示,济南科技开放和双招双引迈出新的步伐。
一是科技招商重点发力。“十三五”期间,分层次引进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国内外知名大院大所在济建立研发或成果转移转化机构215家。其中与中科院合作实现历史性突破,累计引进“中科系”院所14家。
二是招才引智强力推进。“十三五”期间,引进院士及诺奖团队30余个,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及团队50余个;全省首家山东“院士之家”落户济南,首批吸纳91名院士会员。充分发挥泉城系列人才工程带动引领作用,2016年以来,全市共支持企业引进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创业人才73人,引进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创业团队39个;支持企业培养泉城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创业人才64人,培养泉城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创新团队69个。
三是科技对外开放成果丰硕。第十届中国—意大利创新活动周成功举办,中意高端前沿产业园顺利揭牌。海外企业孵化器、海外研发机构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总数达51家。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举办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3188个优秀项目报名参赛,参赛项目数量从2018年的382个,增加到2020年的1769个,累计推动152个海内外高科技项目成功落地济南。
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共同体和新型研发机构
加快构建“1+10+N”新型研发体系
当前济南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重大发展机遇,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济南秉承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发展优势,应该主动融入黄河战略,加快创新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特别提到,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在党中央编制五年规划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今年,省委又提出打造“五个济南”的发展目标,其中打造“科创济南”排在首位。“面对新起点,新要求,下一步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创造一切条件融入国家战略,力争推动济南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十四五’时期实现较大突破,迈上更大台阶。”吕建涛表示。
一是抓规划编制。重点抓好济南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长期规划、“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规划、“中科系”科技产业发展规划等四个规划编制,积极谋划科创济南建设蓝图,努力将济南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科技之城、创新之城。
二是抓平台布局。加快推进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加快建设山东省实验室,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培育国家实验室。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增强济南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和龙头地位,构建黄河流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网络节点。
三是抓产业创新。瞄准前沿领域,培育引领未来发展的重点高端产业。培育孵化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尽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双招双引,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加大全球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发挥省会科教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深度融合。
四是抓科技改革。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为引领,推动现有科研机构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共同体和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构建“1+10+N”新型研发体系。深化科技经费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揭榜挂帅制”“包干制”“首席专家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吸引国内外更多高端人才、技术向济南集聚。
相关内容:
- 暂无内容!